【致橡树作者简介】《致橡树》是当代著名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现代诗,首次发表于1979年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对爱情的深刻思考,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舒婷通过“橡树”与“木棉”的意象,表达了对平等、独立、互相尊重的爱情观的追求,打破了传统爱情诗中常见的依附与崇拜模式。
一、作者简介总结
舒婷,原名龚佩瑜,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,是中国当代“朦胧诗派”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。她的诗歌语言优美,情感细腻,常以自然意象表达深层的情感与哲思。在她的作品中,女性意识逐渐觉醒,展现出独立、坚强、自尊的女性形象。
二、作者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原名 | 龚佩瑜 |
出生年份 | 1952年 |
出生地 | 福建泉州 |
代表作 | 《致橡树》、《会唱歌的鸢尾花》等 |
创作时期 |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 |
诗歌风格 | 朦胧、抒情、女性意识强 |
文学流派 | “朦胧诗派” |
主题思想 | 爱情、自由、女性独立 |
诗歌特点 | 意象丰富、情感真挚 |
三、《致橡树》简要赏析
《致橡树》以“我如果爱你——/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”开篇,用自然界的植物比喻爱情关系,强调双方应如“木棉”与“橡树”般并肩而立,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持。这种“既不仰视也不俯视”的爱情观,在当时具有强烈的反传统意义,也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。
四、结语
舒婷的《致橡树》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,更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。它让读者重新思考爱情的本质,也为中国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。通过这首诗,舒婷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,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