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一蹶不振什么意思】“一蹶不振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遇到挫折或失败后,无法恢复元气,情绪低落、意志消沉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个人、团队或组织在遭受打击后难以重新振作的情况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一蹶不振 |
拼音 | yī jué bù zhèn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一蹶不振,遂至灭亡。” |
释义 | 比喻一旦受到挫折,就再也无法恢复过来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失败后的状态,也可用于比喻事业、经济等的低迷期。 |
近义词 | 一败涂地、萎靡不振、颓废不堪 |
反义词 | 东山再起、重振旗鼓、奋发图强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个人层面:
- 他因为考试失败而一蹶不振,整天无精打采。
2. 企业层面:
- 这家公司因市场变化而一蹶不振,连续几年亏损。
3. 国家或地区层面:
- 某些地区因政策失误而一蹶不振,发展停滞不前。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- 误用点:有些人会将“一蹶不振”理解为“暂时受挫”,但其实它强调的是长期无法恢复的状态。
- 注意点:该词多用于负面语境,不宜用于鼓励或积极向上的场合。
四、总结
“一蹶不振”是一个具有较强感情色彩的成语,主要用于描述在遭遇重大挫折后,无法迅速恢复的状态。了解其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思,避免误解。